11月8-9日,第十届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ISEAT在深圳成功举办。自2007年创办以来,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九届,第十届ISEAT的召开,标志着大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将以每年一届的更高频次,构建高水平的电声技术国际交流平台。
本届大会以“沉浸在好声音中”为主题,汇聚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从技术前沿到产品体验,横跨剧场、汽车、个人音响、耳机、家居、智能穿戴等多个细分领域展开为期两天的技术交流,探究“好声音”的三重境界:“听得见”、“听得清”、“听得好”。
开幕式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科技重大专项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杨滢亮,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书记陈蓉,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鞠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军,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建筑声学分会主任委员兼《声学学报》主编李晓东,瑞声科技集团声学电磁事业部总经理兼事业群CTO黄兴志,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等领导嘉宾共同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淑仪教授、AES现任理事长Gary Gottlieb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祝贺。
会议期间共呈现2000+分钟的前沿技术报告,采用了专业级AI实时中文-英文、英文-中文互译、打造了沉浸声体验空间Immersive Room,举办了汽车声学创新技术论坛《智驾声场》、好声音论坛,并围绕电声基础性行业标准和扬声器核心IEC国际标准展开研讨交流,二十余家企业展示了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方案。
JAES主编、IEEE、AES和AAIA会士Vesa Välimäki,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军,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李小兵,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建筑声学分会主任委员兼《声学学报》主编李晓东,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EEE 会士陈景东,国家大剧院音频技术高级主管马寅,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毛东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颜永红,AES会士、哈曼技术领导Alexander Voishvillo,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曲天书,瑞典于默奥大学计算科学系教授Martin Berggren,AFMG Technologies GmbH联合创始人Stefan Feistel,KLIPPEL公司研发工程师Jonathan Gerbet,曾任AES汽车音频技术委员会主席、NAFEMS多物理工作组主席Alfred J. Svobodnik,AES汽车音频技术委员会委员Steve Temme,Hottinger Brüel & Kjær产品与市场经理Lars Birger Nielsen ,SAATI USA 声学专家Jason McIntosh,HEAD acoustics GmbH 执行董事&技术总裁Dr.Matthias Wegerhoff等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分享前沿技术报告与演讲,为参会者带来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灵感启发。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 李小兵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李小兵分享专题报告《未来音乐、人工智能与脑》,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脑科学正在改变世界,分析未来音乐的发展趋势,以及探讨AI对未来音乐的深刻影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杨军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军分享专题报告《主动噪声控制研究的现状、应用挑战与未来方向》,简述了声场控制(涵盖有源降噪与局部声场重放)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将围绕着智能自适应、轻量化集成与个性化设计展开。其中,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能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AES会士、哈曼技术领导 Alexander Voishvillo
AES会士、哈曼技术领导Alexander Voishvillo分享专题报告《具有高频优化指向性的压缩驱动单元设计》,讲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大尺寸球顶振膜压缩驱动单元相位塞内声道的长度,调控输出波前的形状,从而提升其在高频下的方向性控制能力。并基于优化声道长度设计的相位塞为大尺寸压缩驱动单元在高频范围内保持良好方向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专利方案。

瑞典于默奥大学计算科学系教授 Martin Berggren
瑞典于默奥大学计算科学系教授Martin Berggren分享专题报告《热黏性建模与设计:好消息、坏消息与困境》,阐述了在狭窄声学结构中,热黏性边界层效应的建模结果,具体来说,虽然存在计算成本高的“坏消息”,但也有存在高效替代方案的“好消息”;然而,其向时域拓展时却面临模型不适定的待解决“困境”。

HEAD acoustics GmbH 执行董事&技术总裁 Dr. Matthias Wegerhoff
HEAD acoustics GmbH 执行董事&技术总裁Matthias Wegerhoff分享专题报告《头部跟踪双耳渲染中的评估研究:运动-声音延迟对沉浸体验的影响》,他指出运动到声音延迟(M2S延迟)是决定沉浸感质量的关键指标。并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黑盒”测量方案,实现对各类空间音频设备M2S延迟的精准评估,发现不同商用产品的延迟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教授 沈勇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教授沈勇分享专题报告《运用M-P-C-R方法实现沉浸式好声音》,深入剖析剧院(大空间)、家居客厅(中空间)、车舱(小空间)与可穿戴设备(微空间)四类场景的核心特征,总结出一套系统性的M-P-C-R方法。该方法能够将主观听觉感受转化为可量化、可调控的参数体系,为实现更可控、更可预测的沉浸式声音体验提供坚实支撑。
多位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资深工程师带来了精彩分享,现场互动踊跃,思想火花频频碰撞,充满浓厚学术交流氛围。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声学学会建筑声学分会主任委员兼《声学学报》主编 李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IEEE 会士 陈景东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 毛东兴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曲天书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颜永红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系主任 袁明

AFMG Technologies GmbH联合创始人 Stefan Feistel

SAATI USA 声学专家 Jason McIntosh

AES汽车音频技术委员会委员、Listen, Inc.创始人兼总裁 Steve Temme

音乐制作人与音频工程师 Martín Muscatello
“汽车声学创新技术论坛《智驾声场》”由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柴国强,Dirac大中国区总经理叶涛主持,邀请了长城汽车音响系统主任王海盈,瑞声科技声学解决方案研发总监王洪兴,立讯精密高级经理魏鹏江,Dirac汽车调音总监汤伟彬,蔚来汽车声音体验经理聂俊、蔚来汽车音响系统经理史晓磊,分别就汽车音响系统的设计、微型扬声器技术应用、声学仿真应用,音频音效设计和座舱声音美学知识等内容展开分享。现场学习交流氛围浓厚,激发参会者对打造极致车载听觉体验的深入探讨。

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柴国强

Dirac大中国区总经理 叶涛

长城汽车音响系统主任 王海盈

瑞声科技声学解决方案研发总监 王洪兴

立讯精密高级经理 魏鹏江

Dirac汽车调音总监 汤伟彬

蔚来汽车声音体验经理 聂俊

蔚来汽车音响系统经理 史晓磊
“好声音论坛”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声分会专家组专家胡新主持,邀请国家体育场/天安门声学设计前任负责人陈怀民,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柴国强,曾在康佳、飞利浦、哈曼等企业任职的李胜波,小米集团手机部电视部声学总监王富裕,哈曼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系统架构师张达,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讲师冀翔,分别围绕专业音响、汽车音响、个人音响、电视机、耳机及沉浸声之美的专业知识作分析,参会代表积极参与,大家沟通交流、碰撞思想,面对熟悉的话题,却常论常新,激荡出诸多新思路与新见解。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声分会专家组专家 胡新

国家体育场/天安门声学设计前任负责人 陈怀民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柴国强

曾在康佳、飞利浦、哈曼等企业任职的李胜波

小米集团手机部电视部声学总监 王富裕

哈曼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系统架构师 张达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讲师 冀翔
标准的作用主要为帮助行业对齐步伐,加速达成共同目标。大会开展了电声基础性行业标准主题报告和扬声器核心IEC国际标准主题报告。参会代表踊跃参与,认真学习,积极储备知识,为与关联单位有效互动和沟通做好准备。代表们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改善行业环境和规范贡献力量。

标准主题报告
瑞声科技、纱帝网布、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企业聚焦材料工艺、智能制造、独家方案等方向的前沿成果及未来应用场景,带来了多场精彩的技术报告,现场反响热烈。

Auro 3D 首席技术官 Bert Van Daele

纱帝集团防水膜模切销售经理 Alberto Arrigoni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音频总监安康
大会现场设有展示交流区,瑞声科技、纱帝网布、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楼氏电子、玻音先创、朗德科技、歌尔丹拿、HBK、Dirac、海德声学、声震环保、悠声科技、贝斯特新材料、豪恩声学、瑞森新谱、声流科技、声艺材料、德万高等高新企业展示了专业设备、测试工具和创新材料等一系列成果,并通过独家解决方案、专利技术与实战案例的深度分享,为参会者带来前沿信息和专业知识。歌尔丹拿特别打造的沉浸声体验空间 Immersive Room,为参会者提供独一无二的沉浸声听觉体验。



展示交流区
大会吸引约600名来自安克创新、阿里、长城汽车、CISCO、创维、奋达、国光、哈曼、华勤技术、华为、科大讯飞、Klippel、联想、OPPO、荣耀、上声、SGS、韶音、腾讯、通力、vivo、蔚来、微软、小米、影石、字节跳动等约100家企业与机构的代表参会。



大会现场
未来,每年一届的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ISEAT将持续肩负着“高水平的电声技术国际交流平台”的使命,致力于覆盖声音科技全产业链,贯通产业、学术、研究及应用领域,促进学术界与工业界资源对接,凝聚行业智慧,助力声学产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本届大会虽已落幕,但创新交流之声,永不落幕,ISEAT与您相约2026年再见!